B型肝炎帶原者轉變為肝癌:
血中病毒(HBV DNA)含量是關鍵**
B型肝炎帶原者罹患肝癌的風險有多高?最新研究發現,血中病毒量是重要指標,若每C.C.血液
B肝病毒超過一萬個,罹癌風險即倍增,若達十萬個,風險更升高六倍之多,顯示有指引治療的檢討必
要以加強病毒量的控制.這項發表在最新一期美國學會期刊(JAMA)的研究,是由台大流行病學研究
所教授陳建仁等人完成,結果發現,帶原者罹患肝癌的危險因子除了男性 年老 e抗原陽性
有酗酒
習慣,以及有肝硬化者,血中病毒量也關係重大.以前醫界都認為B肝病毒要達10萬個以上罹癌風險
才明顯升高,需要積極使用抗病毒藥物;但現在這項研究結果顛覆了傳統認知,當病毒超過一萬個就需
小心,且高病毒量的持續時間愈久,罹癌風險也相對升高.
根據研究,B肝帶原者每C.C血液的病毒量在300個以下(現有儀器已檢測不到),追蹤期內發生
肝細胞癌的機率約1.3%,病毒量若在1~10萬之間,罹癌危險增至兩倍多,10萬個以上的風險逾六倍,
百萬個以上的罹癌危險則高出11倍.
此外,目前治療B肝多以e抗原當指標,若為陽性,且肝功能指數偏高,才考慮用藥;研究則發現,
e抗原陽性者確有96%的病毒量都高於10萬個/每毫升血液,但e抗原陰性者也有近三分之一的病毒
量在危險線之上.這顯示在現有的e抗原、肝功能指數、肝硬化等指標外,B肝帶原者宜定期每一年接
受病毒量(HBV
DNA)檢測.HBV
DNA: NT$ 2000
未來肝炎患者是否會惡化成肝癌,可預測了.中央研究院院士陳建仁在亞太區肝臟研究學會年會,發表B肝患者罹患肝癌的風險預測模式,為全球首見的預測公式.台灣約有3百萬名B肝帶原者,肝癌位居男性十大癌症原因首位,每年有7千人死於肝硬化,7千人死於肝癌.
陳建仁與中研院博士後研究員楊懷壹,在1991年至1992年北縣三芝、竹縣竹東、嘉縣朴子、屏縣
高樹、澎湖馬公及湖西等鄉鎮,追蹤3584名患慢性B型肝炎患者,追蹤患者10年,發現其中131名罹
患肝癌;陳建仁並據此設計一套公式,輸入患者性別、年齡、病毒量、e抗原及肝功能等五大指標,
即可計算患者在發病十年內,得到肝癌的機率有多少,其準確度可達8成.
風險因子
|
|
分數
|
性別
|
男
|
2 |
女
|
0 |
|
年齡
|
30-34歲
|
0 |
35-39歲
|
1 |
|
40-44歲
|
2 |
|
45-49歲
|
3 |
|
50-54歲
|
4 |
|
55-59歲
|
5 |
|
60-65歲
|
6 |
|
肝功能指數
(ALT,U/L) |
<15 |
0 |
15-44 |
1 |
|
45 |
2 |
|
E抗原(HBeAg) |
陰性
|
0 |
陽性
|
2 |
|
血中病毒量
|
<300 |
0 |
300-9999 |
0 |
|
10000-99999 |
3 |
|
100000-999999 |
4 |
|
≧106
|
5 |
*B型肝炎風險預測
*罹患肝癌風險
分數
|
發病3年
|
發病5年
|
發病10年
|
0 |
0.0%
|
0.0%
|
0.0%
|
1 |
0.0%
|
0.0%
|
0.1%
|
2 |
0.0%
|
0.0%
|
0.1%
|
3 |
0.0%
|
0.1%
|
0.2%
|
4 |
0.0%
|
0.1%
|
0.3%
|
5 |
0.1%
|
0.2%
|
0.5%
|
6 |
0.1%
|
0.3%
|
0.7%
|
7 |
0.2%
|
0.5%
|
1.2%
|
8 |
0.3%
|
0.8%
|
2.0%
|
9 |
0.5%
|
1.2%
|
3.2%
|
10 |
0.9%
|
2.0%
|
5.2%
|
11 |
1.4%
|
3.3%
|
8.4%
|
12 |
2.3%
|
5.3%
|
13.4%
|
13 |
3.7%
|
8.5%
|
21.0%
|
14 |
6.0%
|
13.6%
|
32.0%
|
15 |
9.6%
|
21.3%
|
46.8%
|
16 |
15.2%
|
32.4%
|
64.4%
|
17 |
23.6%
|
47.4%
|
81.6%
|
C型肝炎 之簡介
# C型肝炎之前言介紹:
依據衛生署九十年統計:惡性腫瘤在台灣地區主要死亡原因中佔首位,而肝癌佔死亡原因第二位,
在男性佔第一位,女性佔第二位。C型肝炎病毒感染在全世界是引起慢性肝炎之主要原因:
大約有 85 %
感染C 型肝炎病毒的患者其C型肝炎病毒會持續存在體內,有20-50%會演變成肝硬化,而這些與
C型肝炎有關的肝硬化病人中有55%可能發展成肝癌,所以C型肝炎的認識與防治是相當重要的。
# C型肝炎之感染途徑:
與B型肝炎感染途徑類似,主要是經血液體液接觸而傳染。例如:輸血、血液透析、血友病患、
靜脈施打毒品、針灸、刺青、穿耳洞、共用牙刷及刮鬍刀等,此外還包括感染原因不明者.至於性行為或母親與新生兒之間的垂直感染則較少見.
# C型肝炎之高危險群:
洗腎病人 民國八十年前曾接受輸血或使用血液製品者、接受器官移殖者、藥物濫用者、紋身者、穿耳洞、接受針灸治療者、遭針頭刺傷之醫療人員等.
# C型肝炎之流行病學:
C型肝炎在全世界是引起慢性肝炎之主要原因,大約有85%感染者,其C型肝炎病毒會持續存在體內,其中有20-50%會演變成肝硬化,而這些與C型肝炎有關的肝硬化中有5%左右會發展成肝癌.據估計全世界約有3%的人口,約一億七千萬人受到C肝病毒的感染.而根據國內的研究,C肝的感染率約為2-3%,所以在台灣地區約有30萬慢性C肝的患者,其中有90%是因輸血而感染的.其中在中南部的某些鄉鎮引起肝癌的原因,以C肝感染的比例猶勝於B型肝炎.本省南部地區歷年來門診住院肝功能異常者中,C肝陽性率約為27-28%,而健康檢查每年近萬例的篩檢中亦發現C肝陽性率約為5-6%,部分區域更高達40%.感染C肝所引起慢性肝炎的原因包括:病毒的濃度、亞型及類似物種特性、宿主的年齡、性別、共同感染的問題,以及酗酒、吸煙等.
# C型肝炎之實驗室檢查:
一.間接方法(血清學方法):
酵素免疫分析法(EIA)-偵測血清中之C肝病毒產生之抗體
Immumoblot分析方法(RIBA)-利用重組的C肝抗源片段來協助診
斷C肝病毒之感染
二.直接方法(分子生物技術): Target amplification
methods(Quantitative PCR)
直接定量測C肝病毒的 Signal
amplification(Branched DNA assay)
RNA含量
Real-time
PCR
# C型肝炎之臨床症狀:
C肝病毒進入身體後,潛伏期約1-6個月,平均為1.5-2個月.在急性期時有20%可能會有黃疸的情形,通常有60%是沒有症狀的,有10%會有倦怠、嘔心、腹脹等非特定性症狀出現.3-10天後,可能會出現黃疸或茶色尿.不過出現典型症狀的患者只有3-4成.有80%的患者在感染15週後,可測到C肝抗體.C肝不同於其他肝炎病毒,急性C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約有一半機會變成慢性肝炎.而慢性肝炎患者中有20%之機會,會變成肝硬化.一但肝硬化後,隨時間之累積演變成肝癌之機率也會逐步增加。
# C型肝炎之治療:
慢性C型肝炎其肝功能正常是不需要治療的,只要定期追蹤即可。而C肝患者治療與否必須考慮病人的年齡、症狀、肝病的嚴重度。對治療的反應是否為干擾素治療的禁忌患者以及相關醫療問題。對於干擾素治療有效者必須有下列幾個條件:治療前HCV RNA的量要低 為HCV
bgnotype non-1b 低纖維化指數以及沒有肝硬化.對於已經感染C肝病毒的患者,使用干擾素與抗病毒口服藥Ribavirin合併使用是目前較常被使用的治療方式.
B型肝炎 帶原者須知
一.
什麼是B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陽性反應?
人體感染B型肝炎病毒後,如果病毒持續存留在肝臟及血液中,
經血清檢查,可檢出血中有「B型肝炎表面抗原」,就叫做陽性
(+)反應。有B型肝炎表面抗原陽性反應的人,可以通稱為「B
型肝炎帶原者」。但是帶原者不就等於肝炎患者,若肝功能檢查正
常,肝組織也正常就叫做「健康的帶原者」。不過,無論健康與否,帶原者都具有傳染力,會傳染給別人。如果持續帶原6個月以上,就叫「慢性帶原者」。
二.
B型肝炎帶原者,應該怎麼辦?
1.初次發現,就應該請醫師鑑定是健康帶原者,還是肝病患者:
(1)
如果是健康的帶原者,6個月後必須再複檢一次,以確定表面抗原是否消失或證實為慢性帶原者。
(2)
如果有肝病,應請醫師進一步檢查以確定病名和病情,並和醫師充分合作以早期診治,避免惡化。肝病不一定有症狀,病人往往無自覺症狀,因此聽從醫師的指導療養最為重要。
2.目前還沒有用來治療B型肝炎患者的藥物,輕信廣告,亂服所謂的「肝藥」、秘方、偏方和不明成份的藥物,反而增加肝臟的負擔,造成不必要的傷害。
3.注意飲食營養,除了酒以外,沒有特別的食物禁忌。
4.除部分活動性肝炎和喪失功能代謝作用的人以外,可以正常工作、上學、上班,但應避免過勞。
5.不輸血給他人,不和他人共用牙刷、刮鬍刀、毛巾。
可以和他人共進餐飲,但最好使用「公筷母匙」的方式。
6.絕對避免把食物放入口中嚼碎後,再餵給孩子吃。
7.受傷、皮膚炎或鼻出血時,應盡量自己處理,沾染血液的物品,應密封後丟棄,不能丟棄時,應自行充份清洗,並洗淨雙手,由別人照顧處理時,應提醒避免接觸到血液。
三.
e抗原 是什麼?
許多B型肝炎帶原者,習慣定期追蹤檢查表面抗原(HBsAg)及肝功能。但是不少帶原者卻忽略了e抗原(HBeAg)的重要性。e抗原是由B型肝炎病毒基因之核心前區及核心區,於製造肝炎病毒過程中產生而分泌入血液之多胜腱。
當血液檢查e抗原為陽性時,代表B型肝炎病毒正在大量增殖,這個時候血液中之B型肝炎病毒核醣核酸(HBV
DNA)通常為陽性,也就是血液體液中常含有大量的病毒,因此血液體液具高傳染性。而且患者本身可能因為發生免疫反應,而造成肝細胞壞死、肝功能異常等肝炎現象。
B型肝炎帶原者之表面抗原通常不易消失,要掌握肝炎之活動性,除了定期檢查肝功能外,也應定期檢查e抗原及e抗體,充分掌握病毒之活動性,才能於適當時機使用藥物治療病毒之活動性。
地中海型貧血之篩檢
地中海型貧血又稱為海洋性貧血,為一種遺傳性疾病、台灣人的罹患率約為6.5%,
最大的特徵為小球性低色素貧血,其血球體積MCV<80及平均血紅素MCH<25。
因此初步由血液常規檢查CBC即可略知。但為了與缺鐵性貧血區別需作下列檢驗。
A.缺鐵性貧血(NT:800):
Ferritin(鐵蛋白) , 鐵離子(Fe++) ,
鐵結合能力(TIBC)
B.乙型地中海型貧血(NT:400) :
HbEp(血紅素電泳分析)
C.甲型地中海型貧血:甲型地中海型貧血DNA檢測(**中國附設醫院)
依以上檢驗可區分出 :
A. 缺鐵性貧血 :Ferritin異常 HbEp正常
B1.
乙型地中海型貧血:Ferritin正常
HbEp異常
1.最輕型 (minima)
: 無症狀 HbF 輕微上升。
2.輕型 (minor) : 輕度貧血 HbF異常
HbA2>5.0%
3.中重型 (intermedia) : 中度貧血、脾腫大、黃疸症 HbA下降、
HbA2上升、 HbF 上升。
4.重型 (major)
: 此病出生後既有嚴重Hb合成不足、重症貧血、肝脾腫
生長遲緩需經常輸血、青春期前既死亡。
B2.
甲型地中海型貧血:Ferritin 正常HbEp異常
1.缺一基因型 Thalassemia trait 無症狀 Hb Bart(新生兒0-3% 一歲後正常)
2.缺二基因型 Thalassemia minor
輕度貧血 Hb Bart(新生兒2-10%一歲後正常)
Hb
H (新生兒>2% 一歲後正常)
3.缺三基因型Thalassemia major
重度貧血 Hb Bart20-40% HbH 5-30% 黃疸
肝脾腫、骨變型、精神障礙。
4.缺四基因型Hydrops
fetalis:Hb Bart >80% ,引起死胎。
**夫婦有一方為帶因者時下一代會有 50% 遺傳為帶因者
**夫婦雙方都是帶因者時下一代會有 25% 遺傳為重症地中海型貧血
50%遺傳為帶因者
為終止重症地中海型貧血之遺傳。當夫婦均為帶因者在懷孕時須抽取胎兒檢體作DNA診斷。
輕度地中海型貧血帶因者大都看起來正常,患者都是經由篩檢中得知,或由於親屬有地中海型貧
血而獲知。因此抽血做簡單的血液常規篩檢,就顯得格外重要了。
結石分析 簡介
結石分析的主要目的,在探討結石的成因,藉飲食控制或藥物治療避免結石的復發
(A)
肝膽結石多因異物或死亡虫體引起,其主要成分為Chlesterol,ca bilirubinate,protein,
ca phosphate,ca carbonate,ca sterate。
膽道結石中Cholesterol佔很大的比率,飲食控制首先須採用低膽固醇得東西,進而治療藥物的使用,Cal
bilirubinate須找出病人溶血或出血的原因,Cal
steearate可以在飽和脂肪酸的控制,避免再發的可能,無機鹽的飲食控制較為複雜,一併考慮下列的因素。
(B) 尿路結石:
起因於感染、尿阻、食物、藥物或內分泌異常,其主要成分為Ca oxalate、Ca-phosphate、Uric acid、Amonia
urate、sod urate、Amnoniaamagesium
phosphate、L-cystine
Ca-silicate。
伴隨胰臟炎或其它腺體的結石則多為Ca-carbonate與Ca
silicate。
從尿路與營養的觀點,有幾類有趣的統計,男性為女性的五倍罹患率,薪水階級大於勞動階級,而結石的形成客觀因素有:
(1). 排尿量、酸鹼度
(2). 結晶的抑制物質:Citrate、magnesium、pyrophosphate,某些peptid
(3). 結晶的成分濃度:Calcium、phosphate、oxalicacid、uric
acid manesium
(4). 結晶的促發者 :Mucoproteines、silicon、fluoride,幾點結合形成的因素
1.
礦物質不平衡,如鈣的過量攝取,phosphorus與magnesium不足
2.
動物蛋白攝取太高或太低
3.
食用穀物的量與種類,結石的可能:全麥粉>燕麥>米>栗
4.
飲用水的硬度太高
5.
某些微量金屬過份攝取
6.
維生素B6缺乏,草酸鈣合成增加導致草酸鈣結石
Silicate普遍存在於鄉居飲水,是結石的誘因之一,Fluoride有加速草酸鈣形成,
尤其磷酸鈣比率偏高的飲時,使用小麥地區,尿呈酸性,尿酸結石的比率增加,飲水的軟硬度與
結石尚未找到直接的相關關係,僅是存疑的態度,其他人文、地理、生活方式、種族、遺傳多有
關係。結石發生的比率17.5﹪,值得作飲食控制與藥物的處理,降低此一發生比率,食物控制對
結石病人確有助益,但調整不可忽略蛋白質的總量與平衡。
1.
尿酸、胱鞍酸結石:治療時應少吃魚、雞肉、瘦肉、肝、內臟、腦等,多吃鹼性食物如蔬
菜、水果、維生素A。
2.草酸鈣結石 :多吃富有蛋白質食物,適量的B6,少吃含糖及草酸之食物,如菠菜、
蘆筍、番薯、芹菜、蕃茄、咖啡、可可、茶。
3.磷酸鹽結石 :多用酸性食物如魚、肉、蛋、穀類、維生素C,少用鹼性食物如蔬果、
糖漿、牛奶、乳酪。
分析方法:以紅外線光譜儀測定,以波光及波形判圖,必要時以化學法輔助鑑定,體檢可來自Renal
tract,Biliary,prostatic Salivary tract Calcui,經減壓加溫乾燥後,切割,若分層分別採樣,
以便明聊瞭其成因,以磨粉後2mg與200mg kBr,在400kg/cm cm加壓延展打片,做成1cm
透明錠劑板即可分析判圖,計算結石成分百分比。
含鐵豐富的各類食物
1. 肉類
~含鐵1-5 毫克/100公克:
豬心、豬舌、豬腎、雞心、雞肝、雞胗、牛腱、牛腿肉、牛肉條、牛後腿股肉、豬肉條、豬肝連、牛腩、熱狗、雞肉鬆鴨賞、鴨肉、鵝肉、牛小排、羊肉
~含鐵> 5毫克 /100公克:
豬血、鴨血、鵝腿肉、豬血糕、豬肝
2.魚貝類
~含鐵1-5 毫克/100公克:
蝦米、香螺、鳳螺、文蜆、魚鬆、大頭蝦、海蛤、魚脯、蝦仁、花腹鯖、紅蟳、鰹魚、大目鮪、鯖魚、烏魚、干貝
~含鐵> 5毫克 /100公克: 西施舌、牡蠣、文蛤、九孔、小魚干、蝦皮、章魚
3.蔬菜類
~含鐵1-5 毫克/100公克:
莧菜、野莧、角菜、紅鳳菜、九層塔、玉米筍、香樁、澎湖絲瓜、花瓜、茼蒿、川七、芫荽、萵苣、綠蘆筍、芥藍、油菜花、青江菜、龍鬚菜、甘薯葉、空心菜、油菜
~含鐵> 5毫克 /100公克:
紅莧菜、山芹菜、黑甜菜、紫菜
4.豆類
~含鐵1-5 毫克/100公克:
毛豆、豌豆、臭豆腐、蠶豆、黑豆、小方豆干、素雞、綠豆仁、素火腿、粉絲、豆腐、花豆、百頁、凍豆腐、菜豆、日式炸豆皮、小三角油豆腐
~含鐵> 5毫克 /100公克: 黃豆、皇帝豆、紅豆、綠豆、豌豆、米豆、素肉鬆、干絲、五香豆干
5.堅果種子類
~含鐵1-5 毫克/100公克:
無花果、松子、杏仁果、開心果、花生、核桃粒、夏威夷火山豆、花生醬、蓮子
~含鐵> 5毫克 /100公克: 白芝麻、西瓜子、腰果、菱角
6.水果類
~含鐵1-5 毫克/100公克: 黑棗、紅棗、芒果乾、楊桃乾、葡萄乾、龍眼乾
> 胃幽門桿菌增加胃酸引起發炎
幽門螺旋桿菌(Helicobacter
pylori)與腸胃道的關係,被視為廿世紀結束前消化醫學界最重大的發現。幽門螺旋桿菌是革蘭氏陰性桿菌,外觀有數根鞭毛,可呈螺旋狀前進,大小約2~4μm,除了胃黏膜及附近相關區域外,口腔牙菌斑也能找到此菌。
幽門螺旋桿菌寄居胃黏膜表層,會使胃酸分泌增加、引起發炎反應,破壞胃黏膜保護機轉,使胃部容易發炎,甚至潰瘍。體內有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者,很容易出現消化性潰瘍症狀。
研究發現,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及胃癌,可能與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有關。由於幽門螺旋桿菌可能經由人與人接觸及消化道飲食而傳染,幽門螺旋桿菌盛行率受環境衛生影響,據統計,全球約有半數人口感染此菌,國內老一輩的幽門螺旋桿菌盛行率高達六至七成,新一代僅有三至四成,但非洲部份國家的盛行率可能達八至九成。
幽門螺旋桿菌可經由血清抗體檢查陽性再以胃鏡、同位素呼吸測試法、糞便抗原試驗作檢驗,世界各地訂出幽門螺旋桿菌的治療原則,一九九年八月,十七個亞太國家的胃腸科醫師在新加坡達成亞太地區幽門螺旋桿菌醫療準則,認為患有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以及有併發症的潰瘍患者,只要有感染幽門螺旋桿菌的證據就應接受治療。根據亞太治療共識,建議使用「三合一療法」,可達到九成的治療率,三合一的標準藥物是潰瘍用藥質子幫浦抑制劑(簡稱PPI)加兩種抗生素(常見藥物是開羅理黴素和巨環類抗生素),每天服藥兩次,治療一至二周,治療率高達九成以上。但由於部份患者服藥後可能腸胃不適,若自行停藥,將影響藥效。
0 直接檢測幽門螺旋桿菌的方法
1. 侵襲性: 經由胃鏡取胃粘膜檢體做尿素酉每 快速檢測,病理組織學檢查。
2. 非侵襲性: 碳13尿素氮呼氣試驗(13C Breath Test)。NT$1200
.糞便幽門桿菌抗原試驗(HpFAg)。NT$700
0 【碳-13尿素呼氣試驗法】
將含碳-13或碳-14同位素標定的尿素口服後,細菌的尿素酉每將尿素代謝,產生氨及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進入血液,由肺呼氣出來,測定帶有同位素的二氧化碳的碳量前後變化,即知有無活菌感染。服下尿素後15至20分鐘,即可收集第2次檢體送檢。使用遠紅外光譜分析儀來分析同位素碳量,在數分鐘後即可自動分析顯示結果。
0 【糞便幽門桿菌抗原試驗法】
其原理乃利用多株抗體攫取糞便中之幽門螺旋桿菌抗原。研究中共有九十一名患者因上腹不適而接受此一檢查並對照其內視鏡切片所得之快速尿素酶測驗及組織學結果得知其敏感度及特異性分別爲95.8%及91.9%,陽性及陰性預到值各為93.9%、94.4%,並有94.1%之凖確度,且臨床上具非侵襲性、簡單、快速、方便等優點,為一頗具潛力之診斷工具
【結語】
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只是造成消化道疾病的病因之一,要能徹底解決個人消化道患疾,最重要的是個人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例如戒煙,停止喝酒,三餐正常且定時定量,減少刺激性食物,同時適當的運動,以及減少緊張和工作壓力。如有腹部的不舒服,請儘早向你的腸胃科醫師求助,以免延誤病情而不自知。
TEL:04-23294646 403台中市西區東興路三段 282
號
高血脂
一.
前言:
高血脂是指血液中的膽固醇、三酸甘油脂過高,若每100C.C.血中濃度大於1000毫克,
容易引起急性胰臟炎;膽固醇(CHoL)濃度超過250mg/100ml,則容易引起動脈粥狀硬化;
當血液中的高密度膽固醇較多時,對血管硬化,冠狀動脈心臟病有保護作用.
二.
血脂之分類:
包含有三酸甘油脂、膽固醇兩種.
(1.)
何謂膽固醇?
膽固醇為細胞膜主要的組成之一,亦是合成性激素(荷爾蒙) 腎上腺皮質類固醇
及膽酸之前趨物質.
(2.)
何為三酸甘油脂?
主要是生理能量的來源,大量攝取脂肪或醣類及飲酒均會使體內三酸甘油
脂的濃度增加.
**成人之血清膽固醇及三酸甘油脂濃度
種類
|
理想濃度
|
邊際高危險濃度
|
高危險濃度
|
總膽固醇
|
< 200mg/dl |
210-249mg/dl |
> 250mg/dl |
三酸甘油脂
(禁食 12hrs)
|
< 200mg/dl |
200-350mg/dl |
> 350mg/dl |
低密度膽固醇
(禁食 12hrs)
|
< 130mg/dl |
130-159mg/dl |
> 160mg/dl |
#高膽固醇血症之飲食原則:
1.維持理想體重,多運動及限制熱量的攝取;
少食單醣類及攝取過多脂肪.
2.多選用單元不飽和脂肪酸, 如:菜仔油、橄欖油、花生油;
或單元性不飽和油脂, 如:葵花油、大豆油、玉米油、紅花籽油.
3.少食用飽和性油脂, 如:椰子油及棕櫚油、核仁油、豬油、牛油.
4.少食膽固醇含量高之食物, 如:蟹黃、蝦黃、魚卵.
5.常食用高纖維質食物, 如:蔬菜及水果.
6.適當調整生活型態,如:戒煙、規則運動及儘量少喝酒.
7.降膽固醇食物:木耳2/兩
瘦肉2/兩 薑2/片 紅棗10顆 /加水8碗煎成2碗空腹飲用
#高三酸甘油脂之飲食原則:
1.維持理想體重.
2.多食用多醣類,如:五穀雜糧; 少食用單醣類,如:蔗糖、蜂蜜及避免飲酒.
3.多攝取含DHA EPA脂肪之魚類,如:秋刀魚、鮭魚、白鯧.
每100公克食物中(膽固醇)含量表
豬蹄膀/6200 豬心/4200
鵪鶉蛋/4100 豬腦/3100
牛腦/2000 蛋黃/2000
魷魚
/1170 羊肚/610 魚肝油/500 青蚵/454
全蛋/450 豬肝/420
牛腰腎/400 墨魚/348
大蝦 /320
奶油
/300 白帶魚/244
烏魚子/240
蛋糕/190
鰻魚/186
鮑魚/182
花枝 /180 蛤 /180
蟹
/164 臘腸/150 豬腸/150 牛肚/145
干貝 /140
沙丁魚/140
小牛肉/140
豬肉/126
鯧魚/120
鴿子/110
豬油 /110 牛肉 /106
火腿 /100 黃魚 /98 鴨 /80
雞
/75 鯽魚/90 比目魚/87
鮭魚 /86
兔肉 /65
山羊肉/60
巧克力/60
牛奶/24
速食麵/18
明生醫事檢驗所提醒您
. 注意飲食和運動
. 並定期檢查以確保健康
403台中市西區東興路三段282號 衛醫檢字第9417031423號 TEL:04-23294646
高血壓的預防與控制:
1.
控制體重做適當運動,如:體操、散步、伸腰等,需持續不斷使其維持在理想體重範圍內。
2.
減少用鹽。食用限鈉、低油飲食,吃低鹽飲食者,菜中放的鹽少原來的一半,少吃肝、豬油等高脂肪食物,炒菜改用植物油,可適量吃瘦肉、豆腐等。
3.
減少喝酒。喝酒和高血壓極為密切。
4.
維持鉀和鈉的平衡,比例約為三比一。
5.
經常保持大便通暢,預防便秘發生。
6.
避免鍛鍊肌肉的運動,以免血壓突然竄高。
7.
進行有氧運動,不要吸煙、喝酒。
8.
定期做血壓的檢查,經常量血壓。
9.
不要用太冷、太熱的水洗澡或浸泡太久,隨天氣變化增減衣服,注意保暖。
10.
保持心情愉快,要有充分睡眠與休息,不要焦躁激動。
11.
少說話、維持輕鬆的心情,凡事不急不躁,心平氣和。
12.
也注意配偶的血壓,研究顯示夫妻雙方的血壓將互相影響,按照醫師指示吃藥,不可自行增減藥量。
13.
與寵物玩耍可降低血壓。
14.
考慮吃素,外出用餐時,儘量不額外添加調味料,湯也勿喝到底。
關心您的健康
高尿酸血症
近年來國內罹患高尿酸血症人口逐漸增加.根據衛生署的調查發現,台灣地區成人罹患高尿酸血
症比率男性達四分之一,女性達六分之一,其中以青壯年罹患最多,且有越來越年青化的趨勢,
醫學研究報告指出,高尿酸血症除了會導致大家耳熟能詳的痛風外,也與肥胖、高血脂、高血壓、
糖尿病、缺血性心臟病(狹心症 心肌梗塞)及腦血管病變等慢性疾病息息相關.
所以高尿酸血症是健康的搗蛋鬼,其防治不容大家掉以輕心,值得我們重視.
高尿酸血症與痛風
據統計,約十分之一的高尿酸血症患者(血中尿酸值大於7mg/dl)會造成痛風,所引發的急性關節疼痛(典型的位置在腳大拇趾)讓人刻骨銘心.痛風石的出現影響外觀而當其沉澱在腎臟時,引發尿路結石阻塞,破壞腎功能,慢性痛風石性關節炎更是折磨人.
高尿酸血症與肥胖
肥胖是萬病之源,最近衛生署公佈身體質量指數(BMI 體重公斤除以身高公尺的平方)大於27者稱為肥胖.據研究,腹圍超過100公分肥胖者,其肥胖度與血中尿酸值呈正比,且合併胰島素阻抗性增加
胰島素敏感度降低及葡萄糖耐受性不佳造成醣類代謝異常,即所謂的代謝症候群,罹患痛風的人口中,2人中就有1人是肥胖,也就是說每天的飲食攝取過量.
高尿酸血症與高血脂
高尿酸血症的病人中大約4至6成同時有高血脂,除了遺傳因素外與飲食肥胖和喝酒有相當大的關係,高血脂乃指膽固醇或三酸甘油脂(高尿酸血症合併此型較多)過高,若再加上好的脂蛋白(HDL)不足或是壞的脂蛋白(LDL)太多,這些都會拉近高尿酸血症與動脈硬化的距離, 進而影響心臟血管及腦血管病變.
高尿酸血症與高血壓
高尿酸血症併發高血壓的頻率很高,高尿酸血症若長期控制不良會造成動脈硬化而引發高血壓.另外有一點要注意的是,常被國內醫界作為治療高血壓第一選擇的利尿劑會使血液中的尿酸增高,易造成高尿酸血症在治療上的困擾.因此醫師要為患者挑選最適合的降壓藥物.
高尿酸血症與缺血性心臟病及腦血管病變
紐約愛因斯坦醫學中心去年發表一個長達16年,6千人的大研究,他們發現高尿酸血症患者死於心臟病的機會
比一般尿酸正常者要高.根據最新的統計數據,高尿酸血症患者死亡原因的首位是心肌梗塞.高尿酸患者罹患缺血性心臟病的機率為正常人數倍之多.
糖尿病 高血壓 心臟疾病及腦血管疾病,均列國內10大死因之中.可說是減低壽命,影響人類健康之 四大惡徒.而高尿酸血症會夥同高血脂 肥胖替這些惡徒助紂為虐.所以對於高尿酸血症的治療是全面性的,不僅要長期控制尿酸(使用降尿酸合成及增加排泄藥物),更要少吃高普林食物 多喝水 多運動,還要深入去發現病人是否伴隨糖尿病 高血壓 高血脂 肥胖 心臟疾病及腦血管疾病.早期發現及良好的飲食控制(如低鹽 低糖 低脂 低熱量)控制體重及配合適當運動,符合預防勝於治療的原則.痛風不會要人命,但痛風可能是這些慢性疾病的警告或前驅症狀,千萬不可以疼痛時才就醫.
高普林含量食物 .
發芽荳類 黃豆
豆苗 紫菜 香菇 蘆筍
雞肝 雞湯 豬肝 豬小腸 牛肝
白鯧魚
鰱魚 虱目魚 吳郭魚 四破魚 白帶魚 烏魚 海鰻 沙丁魚
小管 草岈 牡蠣 蛤犡 蚌蛤
干貝 小魚干 扁魚干
肉汁 濃肉湯(汁) 雞精 酵母粉
明生X-光醫事檢驗所
關心您的健康
台中市西區東興路三段282號 TEL:04-23294646
慢性B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療Antiviral Therapy in Chronic Hepatitis B
簡 榮 南
長庚紀念醫院 肝病研究中心
核甘酸同質物用來治療慢性B型肝炎已有二十年了,在第一代的藥物中,Acyclovir、Zidovudine、Ganciclovir、Ribavirin、Didanosine及Zakitabine對病毒的抑制作用有限,更有不能忍受的副作用。在第二代的核甘酸同質物中,Fialuridine是一種強的HBV DNA
抑制劑,但是在服用超過二個月後,容易有粒腺體功能異常而引起全身多器官嚴重的毒性,目前已經停用。
Lamivudine(拉美荴錠 俗稱肝安能,為第三代用藥
) ,是Cytidine的同質物,原本是用來治療愛滋病,此藥可以很快的抑制B型肝炎病毒的繁殖,而且口服方便,沒有副作用。
在亞洲地區三個國家七個醫學中心針對358慢性B型肝炎病人的Lamivudine治療的研究指出,治療一年可以有16%的HBeAg及HBV-DNA的清除率,16%的病毒廓清率顯然偏低,進一步去探討治療前的各項臨床因子與病毒廓清的關係,發現若是病人治療前的ALT值的高低與病毒的清除有很強的相關,治療前之ALT值若高於正常值上限的五倍,則病毒的廓清率更可高達64%,相對於對照組的16%,有明顯的差異,有了這樣的發現後,我們便開始對慢性B型肝炎合併急性發作的患者展開Lamivudine治療的實驗研究,初步的結果顯示服用Lamivudine半年,HBeAg及HBV-DNA的清除率更可高達70%。這結果給予臨床醫師一項很大的鼓舞,病人一旦產生HBeAg的陰轉,在西方的報告,其停藥後的復發率較低,東方包括韓國及本地的報告,半年內約有30%的復發率。
Lamivudine也可用來治療核前突變種(precore
mutants)的病人,西方研究顯示使用Lamivudine治療6個月至1年後,可以達到70%的ALT正常及HBV
DNA的清除率,但是停藥半年後療效持續者僅11%,這關鍵乃在於肝細胞內的cccDNA沒有被清除的關係。而我門的研究則選擇治療前ALT值高於200 U/L者,治療6個月有90%的療效,停藥後半年仍有67%的持續療效,顯然治療前血清ALT值是關鍵。由於前核突變種的病人沒辦法製造e抗原,所以我們沒有辦法似野生種病毒感染一般,臨床上以HBeAg的清除來當指標,以檢測cccDNA是否被完全清除,但短期服用Lamivudine在停藥後,還是有可能復發,長期使用又有抗藥性菌株的問題,所以不能一直持續給予Lamivudine,若以野生種的治療經驗來判斷突變種病毒的治療何時該停藥,則可以選擇治療前ALT值>
200 U/L的病人治療,且在治療後第6至9個月時判斷應否停藥。
Lamivudine的抗藥性
病毒對於藥物攻擊不會束手就擒,會經由突變而產生具有抗藥性之變種。病毒在反轉錄過程會產生反轉錄的突變,讓藥失去校力,第一種突變常發生在月安基酸序列552處(YMDD),由methionine變成valium(YVDD)。此種突變常同時在月安基酸528處發生leucine變成methionine的突變,第二種突變則在月安基酸序列552處由methionine變成isoleucine(YIDD)。Lamivudine服用越久則突變率越高,第一年的發生率為14%,第二年為38%,第三年則為53%。突變後新的病毒株有可能會成為毒殺型淋巴球攻擊的目標,臨床上因而產生似急性肝炎的發作,我們對32位因服用Lamivudine治療而產生突變種的病人,在追蹤18個月時約有40%的病人會產生「急性發作」,雖然在急性發作後的6個月會有75%的病人HBeAg的陽轉陰,可是仍有15%的病人會因此而發生肝臟代償失全,其中有三位病人有重度黃疸、二位有凝血酉每
原時間延長等症狀,但幸好沒有病人發生肝昏迷、腹水、及死亡。一旦病毒產生突變後,人體內毒殺型淋巴球會攻擊病毒,導致急性發作,雖然有75%的病人會因而清除突變病毒,但是有15%的病人會發生肝臟代償全失,這代價太高了!所以Lamivudine的治療絕不能像降高血壓藥物一樣長期服用,因此我們建議在肝功能高於正常值上限的五倍時開始服用Lamivudine,服用後約6 ~
9個月後必須考慮停藥,如此一則可達到治療的目的,另一則可無抗藥之虞。
目前對於慢性B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療發展相當迅速,至目前為止,口服的Lamivudine對病毒的抑制作用快速而且安全,某些病人還會產生HBeAg陰轉,可惜的是長期間使用會有抗藥性之虞。所以治療的療效不宜過久,其他有幾種新的抗病毒藥物則仍在研究階段,另外多種核甘酸同質物的聯合使用,可能可以達到更佳的療效,及延緩抗藥性的產生,唯應等進一步研究結果出爐才可以下定論。
糖尿病Diabetes
一.所謂真性糖尿病(DM)之定義為:
依世衛組織(WHO)規定主要為測定血糖值.當有以下檢查情形兩次以上出現:
1).空腹血糖值>126mg/dl
2).75mgGTT(葡萄糖耐性試驗)2小時超過200mg/dl
3).任何時段血糖值>200mg/dl
世衛組織(WHO)統計2000年全世界的成人糖尿病約有1億6千萬人
二.糖尿病之類型:
A. Type I(第一型)IDDM-胰島素分泌失調型或胰島素依賴型
主要發生於25歲以下之青春期.此型之病因與基因異常、病毒感染、免疫疾病有關.造成胰島細胞
破壞.胰島素分泌不足.此型為長期依賴胰島素治療.一般症狀以皮膚及肌肉之微血管損害較為常見.
控制不良引發嚴重的酮體酸中毒及昏迷.
B. Type II(第二型)NIDDM-胰島素非依賴型
發生於40歲以上的中年人,佔國內糖尿病人口95%以上.其致病機轉尚未完全明瞭.基本上是組織對
胰島素之接受障礙所引起與家族遺傳、環境、飲食、肥胖、運動不足等因素有關.第二型糖尿病之
胰島素分泌量較為正常.這類病人之病情輕重不一.但會逐漸造成動脈硬化病變及視網膜症、腎不全.
治療多靠飲食控制、運動、 體重控制與藥物.但有些控制不良者仍需用胰島素治療.
C.
除上述兩型以外-併發性糖尿病
如胰臟炎或胰臟癌、肝炎、其他激素分泌異常(例如:甲狀腺素、腎上腺皮質素
髓質機能亢進)
生理壓迫(窒息、抽慉)
藥物病毒感染、顱內出血、腫瘤、腦炎、腦膜炎等屬於併發症性.
三.糖尿病引發之併發症:
A.
腎病變-分為五期
1.
過渡期
2.
顯微病變期: 無自覺症狀,僅病理切片出現異常
3.
微量白蛋白出現期: 持續出現微量白蛋白 腎功能正常
4.
尿蛋白期: 血壓升高、腎功能衰退併發水腫、貧血
5.
末期腎病變: 需要洗腎
B.
神經病變
糖尿病在缺乏胰島素下引起末梢神經之肌纖維醇減少及神經鞘之山梨醇堆積,造成神經病變.
常見症狀有中樞神經支配發生障礙、兩腳末梢酸麻、刺痛、灼熱.
C.
動脈硬化症
糖尿病人因脂肪代謝障礙及高血壓,容易併發血管硬化、心血管併發症、血中低密度CHOL增加:
因此檢查心電圖、胸部X-光、血脂質分析是必要的.
D.
糖尿病昏迷
一般發生在第一型糖尿病人血糖控制不良,造成酮酸中毒血症.此症乃因缺乏胰島素、
肪代謝過剩的大量脂肪酸在肝臟形成酮酸.病人發生高血糖、脫水、呼吸急促、低血壓、
意識不清、昏迷、甚至危及生命.
四.糖尿病之控制
**第一型(胰島素依賴型)此型糖尿病唯有長期依賴胰島素治療
沒有其他方法.
**第二型(非依賴型)之控制有三大原則: 1.食物之熱量控制(高糖、高澱粉、高熱能食物少吃).
2.持續適量的運動(最好一天走路一萬步).
3.藥物治療.
明生醫事檢驗所 TEL: 23294646
403台中市西區東興路三段282號
糖尿病須知
糖尿病患者的日常健康保養,除了適度運動及按時吃藥外,最重要的就是飲食上要注意:「三低一高」、定時定量以及少量多餐等基本原則。所謂的三低,就是低脂、低糖、低熱量,一高就是多吃含有纖維質的食物;而定時定量可以幫助穩定血糖值,千萬不可以長時間不吃東西或是暴飲暴食;至於少量多餐,也是可以避免血糖值忽高忽低,且需要特別注意的是睡前補充營養,以免因為晚餐與隔天早餐間隔時間過長,而導致血糖過低的狀況。此外,提供以下14點飲食守則,把握這些原則,糖尿病患者也能吃出健康。
糖尿病飲食守則:
1.
切忌肥胖,維持標準體重。某些肥胖患者,如能減輕體重至標準範圍或略輕,其血糖值可趨正常。
2.
定時定量。飲食要有計劃,盡量不要任意增減。
3.
少吃油炸、油煎或油酥及豬皮、雞皮、鴨皮、魚皮等食物。
含脂肪熱量較高的堅果類,如花生、瓜子、腰果、松子、核桃等,應盡量少吃。
4.
炒菜宜選用不飽和脂肪酸高者。如大豆油、花生油、玉米油、葵花油、橄欖油、紅花子油等,少用飽和脂肪酸高者,如豬油、牛油、肥肉、奶油等。烹調宜多用清蒸、水煮、涼拌、烤、燒、燉、滷等方式。
5.
中老年人飲食不可太鹹,少吃高膽固醇食物。如內臟、蟹黃、蝦卵、魚卵等。
患者的膽固醇值若過高,則每週蛋黃攝取以不超過3至4個為限。
6.
多選用含纖維質食物。如全榖類的糙米、全麥麵包、未加工的蔬菜等,可延緩血糖的升高。
7.
適量攝取高糖分蔬菜,如洋蔥、胡蘿蔔、青豆仁、蓮藕、黃豆芽、南瓜等。
8.
中西式點心應按營養師指導食用,如蟹殼黃、鹹麵包、咖哩餃、雞捲等,以及節慶應景食品,如肉粽、鹹月餅、草龜粿、年糕等。
9.
少吃富含精緻糖類的食物,如糖果、煉乳、蜂蜜、汽水、罐裝或盒裝果汁、加糖蜜餞、 蛋捲、中西式甜點、加糖罐頭食品等。
10.
嗜甜食者,可選用人工甜味劑,如糖精、代糖來替代糖來調味。
11.
盡量不吃高澱粉類,如稀飯、泡飯、冬粉、太白粉、蕃薯粉、粉條、粉圓、西谷米等。
12. 盡量少喝酒。
13.
盡量少赴餐宴,若必須參加時,應與營養師訂定飲食計劃再前往。
14.
生病時應注意選擇食物的技巧。注射胰島素患者,胃口不佳時,仍建議按飲食計劃,少量多餐,將每日總醣類之量,以較易吃得下的食物,如粥、軟麵、麥片、果汁、牛奶、果凍、布丁等分多次吃完,以預防低血糖的發生。
高血壓的原因及檢驗項目
高血壓顧名思義是血液在血管內的壓力過高,常見的症狀有頭暈、頭疼、肩酸、全身腫脹不舒服、脖子僵硬、四肢麻痺,其併發症可以很廣泛,因高血壓會造成全身血管硬化,在腦部引發腦中風,在心臟形成心肌梗塞,在腎臟則引起腎功能不全而造成尿毒症,幾乎都是致命性的病變,不可不慎重面對。
改善高血壓可從兩方面下手:
一.特發性(本態性)高血壓起因:年齡、遺傳、肥胖、過勞、壓力、睡眠
二.特殊性(續發性)高血壓病因: 可檢驗項目
i.
腦下垂體(TSH、ACTH)
ii.
甲狀腺(T4、T3)
iii.
腎上腺(Cortisol、Aldosterone、腎功能)
iv.
心臟功能(EKG、LDH、CPK)
v.
血脂肪(TG、T-Chol、HDL-C、LDL-C)
vi.
電解質(Na、K、Cl、Ca、P)
vii.
血糖(AC)
viii.
血液常規
ix.
尿液常規
x.
肝指數(GOT、GPT)
關心您的健康